2017年感动集团人物——王洪明

王洪明工作照2.jpg王洪明,男,42岁,汉族,中共党员,工程师,一级建造师。他12次获得省内外交通系统“优秀项目经理”、“先进工编辑”、“优秀共产党员”等荣誉称号,2005年,参建榆靖高速荣获陕西省优质工程(长安杯奖),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。

 

第一次见到王洪明的人,看着他瘦弱的体格,绝不会想象出他战胜艰难困苦的能力,而见过他在特殊环境下创造出的路桥奇迹的人,又绝对想象不到他有一颗善良而又柔软的心。

走上建设工程,十八年的风吹日晒,筑路历程,把一个初出茅庐,满身书卷气的年轻大学生,历练成了一个标标准准的筑路人。像每一个高速公路的建设者,王洪明对自己十几年的付出感到自豪,因为,他们遇到了一个可以发挥出自己全部潜能的大时代。

 

沙漠上的第一条高速公路

18年前的夏天,王洪明第一次踏进工地。钢筋、水泥、扬尘、噪音、风吹日晒,从这一刻起,这一切,就融入到了他的灵魂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,天天如此,师傅说,只有吃的了苦,耐得住寂寞的人,才能造世界上最好的路。王洪明把这句话记刻在心里。

2002年的农历腊月廿四,榆靖高速4标项目进场,在前期进场的11个人中,王洪明是唯一的技术员。隆冬腊月的陕北,气温骤降至零下十二度左右,北风刺骨,直入骨髓。极度恶劣的天气,简易的石棉瓦房间里,冰冷可将水冻成冰坨。但室内作业,仍是项目部最好的工作。

但王洪明和他的测量组顶在冰冷的风沙里。水准导线闭合工作如果不能完成,项目施工就无法大阳城集团8722am。王洪明把争分夺秒、保质保量八个字,挂在了自己床板上。他带领着测量小组,早出晚归,实地勘测,每天近10个小时的勘测时间,30多公里的勘测路线,王洪明和他的测量队一鼓作气,与严寒和沙漠抗争,在最艰难的时候,他带领大家唱歌!大声的唱歌!就是靠着顽强的意志力,测量队熬过了严寒,高效的完成任务,为项目的开工节省了时间,鼓舞起整个团队的士气!

隆冬过去,但因项目横穿毛乌素沙漠,一场场沙尘暴迎面袭来,给工程和生活都带来严峻的挑战。在沙漠上,王洪明带领技术小组克服沙漠土方无法压实的种种困难,迅速编制出施工计划,攻克施工中边沟板预制和停车岛施工两个分项工程的技术难关;采用羊角碾碾压石灰土底基层的施工工艺,克服石灰土底基层场拌不均匀的难题,这一施工工艺在全线进行了推广。这是我国第一条沙漠上的高速公路。正是王洪明和整个团队的拼搏,榆靖高速公路路面4标项目进度在全线遥遥领先。两年之后,榆靖高速受到陕西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和榆林市人民政府表彰,工程通过陕西省交通厅验收,被评定为陕西省优质工程,整体工程荣获2005年度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。

 

救火队长专业接盘

2011年3月12日,王洪明中途接手嵩栾一标一工区项目,嵩栾一带,崇山峻岭,项目拥有3.7公里的土建标段,地处伊河与伏牛山过渡带,包含10个涵洞、4个特大桥和1个中桥,复杂的施工环境和巨大的工程量,使这块骨头极其难啃,标后预算预计亏损3100万元。但对于文弱的王洪明,他没有丝毫畏缩。

王洪明接手项目经理,就连夜梳理工程资料,寻找设计方案中有利变更点,尽量通过工程变更,提高利润率;同时,调动施工队伍的积极性,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,以加快工程进度,降低施工成本。

那是一段艰难的日子。由于山高沟深,施工物资及大型机械设备进场困难,严重制约了工程施工进度。王洪明和他的作业团队只能夜以继日的苦干,确保如期完工。冻雨淋,寒风吹,冰水泡,所有该吃的苦,他们都吃了。2011年腊月二十五,民工都回家过年了,为完成最后两根基桩,王洪明带领他的团队在风雪中,经16小时连续奋战,用吊车一斗一斗的吊装砼,将山坡上的两根施工难度最大的基桩灌注了。作为一个职业筑路人,王洪明觉得,再苦再累也心甘。

在王洪明的带领下,项目部最终克服重重困难,率先完成标段土建施工,进度和质量均领先全线十个标段,创造了复杂地质环境下的工程奇迹,并为企业减亏3000多万元。

王洪明和他的团队得到了表扬,人称王洪明为救火队长,有人问他有什么诀窍。他嘿嘿一笑,说:“都是苦力活儿,拼了命都能完成。”而王洪明说的拼命,是真的拼命!有这种精神的队伍,无往不胜。

以真诚和信任来解决难题

2013年,商兰高速路面二工区,出现村民阻工的严重情况,原土建单位停工四年、工程处于停滞状态。面对新难题,王洪明又一次接盘。他与业主单位沟通提出合理方案,与原施工单位达成接手协议,而后就是在阻工的村庄里挨门拜访,一家一户了解情况,帮助农民解决问题,以真诚换来真诚,以人心换来人心,当阻工村庄的人把他们当做亲人时,工程阻工问题就迎刃而解!紧接着,工程复工,半年完成土建任务,并提前两个月完工。经核算,不仅填补了土建施工方面1000多万元的亏损,而且还盈利3000多万元。

2015年4月底,刚刚结束商兰二工区的施工任务,5月11日王洪明就接到了新的施工任务,又一次接盘侠的角色。商登八标,两年前项目部已经在登封安营扎寨,进场近两年,依旧是诸多村子和钉子户问题,个个难题无解,项目无法推进。王洪明也担心,因已逾期两年时间,他能不能拼得过时间,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。

带队进驻。王洪明他们在十多天里,走遍项目涉及的所有村落,他的小本子上,清楚的记录了村支书、贫困户、钉子户的姓名、家庭情况。王洪明说,搞征地、搞协调、搞关系不是简单的一个电话,一个文件能够解决的,工程两边,是活生生的人,你不了解对方,关心对方,又怎能要求对方理解你,配合你呢?“修一条公路,交一帮朋友,福一方人民!”这是王洪明解决问题的秘籍。

原项目部设在登封市卢店镇第三小学内的一栋教学楼内,早晨6点,孩子们和筑路工们一起起床,孩子们去读书,筑路工们去工作。孩子们的读书声,是他们工作的最大动力。项目部入驻后,王洪明他们为孩子们翻修了学校、操场、篮球场,还为孩子们送去了学习用具、体育用品。为了解决工程早日开工,王洪明他们日夜奔走在乡间、村落,将心比心的去解决问题,经过一次次的奔走,这个项目所属的县市、乡、村各级负责人,都被这样务实、真诚的团队所打动了。大家都说,他们真心为大家解决问题,还为咱登封的孩子创造了好的学习条件,这样的团队,大家应该配合他们,帮助他们。他们的诚心和行动,打动了越来越多的人。各级单位、当地百姓都转而全力配合工程施工,高难度的前期协调工作终于被攻克。

征地问题解决后,一切都变的有条不紊。王洪明带领着自己的团队,在落后其他标段一年半施工进度的情况下,用半年时间赶上整体工程进度。两项“卡脖子工程”唐庄互通区和“唐庄收费站”改建工程质量进度整体推进,胜利完工。仅此一项就为业主单位减少5000多万元损失。

以最大的善意来回馈社会

工作中的王洪明是专啃硬骨头的救火队长,但却有一颗充满慈悲的大爱之心。2006年,洛阳西南环绕城高速,剩下后期的清算及养护工作。这时,一个衣衫褴褛的拾荒老人,进入了王洪明的视野。看着那病弱的躯体,王洪明心酸的把手中的水递给老人。

以后,每次到工地巡视,王洪明几乎都能遇到这拾荒老人,他总会带给老人一些食物和积攒的废旧物品,两人慢慢熟悉起来,王洪明也知道老人落脚的地方,有时候碰不见人,他就会把食物放在门口。

夏末的一天,王洪明带着素包子,再次来到工地,却没见到老人的身影,他把包子放到门口。三天后再来,上次送的包子还在门口。王洪明越想越担心,就在附近来回找,终于,在一个村口的水坑边,看见老人静静的趴在地上,已经没了呼吸。

王洪明联系当地公安和民政部门,与同事一起帮老人安排了后事。虽然非亲非故,但这事却让王洪明心情沉重,感触甚深,他想:做人一定要做善良、正直、有感情的人,要尽自己的能力,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。

正是有了这种信念,洛阳西南环建设期间,王洪明他们用弃土填方等方式,为附近的前黑羊村造出六十亩耕地。使当地政府和百姓十分感动。

在嵩峦一标建设期间,任项目经理的王洪明,看当地群众吃水困难,于心不忍,就率领大伙集资,帮助纸房乡高村村民们在山脚下建上水窖,把山泉水引下来,解决了该村留守老人多、用水难的情况。

在商兰项目建设期间,王洪明任项目经理,带领项目部党员先后4次看望商丘市睢阳区古宋镇五宅村和大史楼村艾滋病人谢海涛等10多人,给他们带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,号召项目部党员前后资助他们三万多元医疗费用,为项目施工打下良好基础。

王洪明出身于徐州农村,对农村的贫穷困苦感同身受,工作之后,他曾先后资助两名留守儿童考上中学、大学;资助大学同窗考研考博,直至工作。他想:尽自己所能,能帮一个人,就帮一个人。后来,他的事迹,被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以“一个筑路工的开学典礼”为题、《河南日报》手机客户端以《用生命筑路 以“温暖”搭桥》为题,相继进行了专题报道。

而今的王洪明又一次走上新的征程,因为他曾在不同地形地貌,特别是西北沙漠地区有着丰富的施工经验。2017年,他被派往新疆五克项目,又一次向沙漠开战!在新疆,面对严重缺水、高寒、原材料运输难度极大等艰难的工作条件,瘦弱的王洪明,带领大家一箱箱拉水,在戈壁滩中用50天时间完成了项目场站建设,并取得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支撑和赞扬,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“儿子娃娃”。

王洪明说,回头看看自己这十几年的筑路历程,多亏有经验丰富的领导、前辈们的引导和帮助,他才能迅速的成长,也多亏了自己那一帮能吃苦敢拚命的兄弟们,才完成了这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于是,大家的时代,才有了令整个世界瞩目的高速发展。

王洪明的故事,还有很多,而一个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,像王洪明一样,每天修桥筑路的人,更是数不胜数。他们这些新时代的建设者,身上承担着太多的希翼和梦想,责任很重,所以不敢停下脚步。在前行的路上,王洪明时刻都在努力,同时,也提醒自己,自己不仅是一个筑路工,更是一个党员,筑路时要牢记使命、倾尽全力,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,而搭桥时要把心都掏给所遇到的同事、民工、甚至当地老乡,因为他们所搭建的,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“心桥”。

干他们这一行的,都知道一句话:“造桥修路是积德行善的事”,而王洪明更知道,在一个前无古人的时代,作为一名建设者,一名共产党员,永远重任在肩。


Copyright ? 2019 版权所有:大阳城集团8722am有限企业

XML 地图 | Sitemap 地图